記得約在一年半兩年多前, 我曾經問過我的小老闆, 通路上的銷售幾乎已經到了不殺價就拿不到訂單, 不殺價就沒得玩的程度, 這到底健不健康? 這樣的產品經營, 還算經營嗎? 套句一個業界重量級大老闆的話: "眼睛裡只有一個殺字" 已經血流成河了啦... 那時的我, 真的非常困惑同時也覺得非常無趣...
我的小老闆平靜的回答: 該殺的時候, 就還是要殺啊...
走到今天, 看到如下一些相關報導, 不禁覺得頗為感慨...
-------------------------
(如下摘自電子時報):
台NB市場猛拉警報 銷售額衰退恐成常態!
低價化趨勢漸確立 新技術難挽價格競爭循環 NB業者一大警訊
台灣筆記型電腦(NB)市場在競爭激烈下,2005年第一季(Q1)銷售量雖較2004年同期成長近4%,但卻也因低價競爭,Q1銷售額反而較2004年同期衰退近5%,由於自Q2起品牌大廠競局更趨激烈,價格廝殺不減反增,NB業者紛預估,Q2起台灣NB市場銷售額衰退情況勢必更嚴重,並擔心未來將就此落入銷售量提升有限、但銷售額卻連番衰退的窘境。
通路業者表示,NB平均銷售單價(ASP)迅速下滑,自2004年下半起便已見端倪,尤其在2004年下半旺季時,Q4銷售量相較於Q3大幅增加,但Q4銷售額相較於Q3卻意外呈現負成長,足見市場殺價競爭情況之猛烈,加上2005年 上半品牌NB業者紛祭出更猛烈的價格攻勢,預估Q2起銷售額恐將持續出現衰退情況。
根據IDC數據顯示,2005年Q1台灣NB市場銷售量近12.5萬台,較2004年同期約12萬台微幅成長近4%,儘管Q1銷售量成長情況比NB業者原先預期還來得好,但Q1銷售額卻較2004年同期衰退4.6%,令業者頗感意外,並擔心台灣NB市場銷售額恐將持續衰退,甚至成為常態,這對NB業者將是一大警訊。
NB通路業者表示,2005年包括品牌業者、甚至微處理器(CPU)廠商等,廝殺競爭情況比起過去都還要激烈,加上市場端缺乏新技術、新話題,激盪不出新一波買氣,迫使各NB業者多半僅能在價格上大力著墨。
因此,在目前NB低毛利率、ASP又快速下滑情況下,通路業者也僅能期待2006年雙核心Napa平台登場後,能開啟NB市場另一波新需求及健康的成長。
不過,部份NB業者卻悲觀地表示,台灣NB市場銷售量已無高成長、但銷售額卻持續衰退,這透露NB低價化已是確立的趨勢,未來就算有新的技術導入市場,但最後仍將逐步落入價格競爭的循環,銷售額衰退情況恐將變成常態。
----------------
相關報導 (同樣摘自電子時報):
低價化趨勢底定 NB大廠大小通吃
低價NB不再被認為是損及品牌形象殺手
全球筆記型電腦(NB)品牌競爭激烈,且在近幾年取代桌上型電腦(DT)被視為是NB成長主力下,為讓NB與DT的價差能持續縮小,NB低價化趨勢已確立,同時在全球前幾大NB品牌不斷主動挑起刺激NB價格底限的戰局,低價NB也不再被認為是損及品牌形象的殺手。
即將在下半年推出新台幣2萬元NB的惠普(HP),個人電腦事業群總經理陳敬宏即表示,NB低價化已確立,一線大廠推超低價NB刺激市場,已無關乎打擊品牌形象的問題,而是必須建立與切分更長的價格戰線,包括最低價至最高價的產品線都需一應俱全,符合各市場的需求。
不僅是惠普,包括戴爾(Dell)、宏�(2353)等全球前5大NB品牌業者,均已先後挾全球NB量大資源,在全球各市場推出折合新台幣不到2萬元的NB,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過去不到新台幣2萬元的DeskNote產品,目前不到新台幣2萬元的NB在價格與規格上,均優於過去的DeskNote等產品,讓NB市場更注意此波由一線大廠挑起的價格探底戰線。
不少非前10大NB品牌業者表示,全球NB市場早已是進入拼量大的階段,不但對上游能擁有好的採購空間及談判籌碼,在下游市場也能主導價格走向,估計未來NB市場將很難會再有新品牌進入,而只會有品牌逐漸退出市場的情況發生。
在一線品牌業者把產品、價格戰線拉長,向下擠壓二線及通路品牌業者生存空間時,部份通路NB業者仍對未來品牌是否持續集中化的情形,感到樂觀。Clone NB業者表示,由於全球前幾大NB過於集中,且彼此殺價過於激烈,讓ODM廠更努力開發新的商機,以免完全被大客戶掌控,也給予擁有通路資源的Clone品牌更多空間跟資源,也因此Clone是最有本錢也是存活氣息最長的二線NB。
不過,也有部份Clone業者認為,在一線大廠用力壓低價格,也不把價格視為品牌形象的神主牌,過去Clone價格優勢的生存之道也已被壓縮,未來Clone是否持續能擁有做大空間,仍將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