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很久沒有新文,發一篇來玩玩。
日前讀籃海策略時提到美國有一家成功的健身公司Curve。讓我想到去年台灣有家知名的佳姿健身中心因付不出薪水,幾乎倒閉。因此想跟大家請教:
1. 如果你是佳姿的總經理,你該如何起死回生?
2. 如果你是佳姿的行銷經理,你會有何不同的作法?
本帖沒有答案,純粹討論看看囉!
隨後附上幾個基本資料。如有侵權疑慮,煩請版主刪除!
佳姿基本資料:(104資料庫)
【公司負責人】 蔡純真小姐【資本】9900萬元 【員工數】 700
●1977年第一家佳姿韻律世界於繁榮的台北都會中心忠孝東路成立,創辦人 為現任董事總經理蔡純真。以「運動舞蹈化,舞蹈運動化」的理念,引領 婦女健康美身的新觀念。
●1986年起更拓展企業版圖,相繼成立 Wincare 韻律服製造廠及Youth Camp 國際行銷公司,將健身美體事業產銷合一,推進世界舞台,名揚國際。
●24年來的深耕經營與求新求變,讓佳姿品牌不僅歷久彌新,更開創新境。 除了在有氧韻律教學上仍精益求精之外,自1998年更積極推動氧身工程 概念, 把國人健身觀念,又帶到新的境界。 佳姿總事業體系包括有:韻律事業部、美容事業部、商品事業部、外銷 進出口貿易、一般零售業、台灣本島商品經銷事業、韻律服及快瘦褲服飾 工廠。目前佳姿在大台北地區(台北縣市、桃園)和新加坡地區共有15家 直營門市,並於2000年在台北都心區展開南京館店、忠孝旗艦館的拓點行銷 計劃。穩健的成長發展,會員人數超過30萬人次以上。
※佳姿大世紀
●1977年 成立佳姿韻律世界,提倡韻律舞,使其成為高級休閒指標,帶動 社會流行風潮。
●1978年 成立幼童律動班、小佳姿芭蕾班及協助學校成立舞蹈實驗班。
●1981年 開美容瘦身行業先驅,推展推脂減肥技巧手法。
●1982年 創鬆綁運動,成立被動式運動。
●1983年 研發一系列美顏美身課程。
●1985年 與美北卡研製彈性亮襪,並開始行銷亞洲各國。
●1986年 成立 Wincare 韻律服製造廠,行銷日本東京、新加坡及吉隆坡。
●1987年 成立快瘦服研發製造並行銷法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新加坡、 馬來西亞、香港及中國。
●1988年 成立 Youth Camp 國際行銷公司並開拓 Wincare 品牌。
●1990年 亞運選手比賽服設計製造。
●1990年 成立法國香榭里舍研究室,針對東方女性研發系列商品與課程。
●1996年自資購置辦公室,成立行銷及教育中心。
●1997年斥資億元購置400坪建構內湖館。
●1999年 板橋、永和、內湖、桃園氧身工程館相繼落成,推動創意舞蹈 大賽、 氧身工程勝利計劃台北新女人系列運動。
●2000年更斥資數億元購置400坪忠孝旗艦館及600坪南京館。
今週刊新聞摘要:(2005/05/16)
亞力山大、媚登峰、統一伊士邦均有意入主
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 ... NoID=17440
佳姿蔡純真在撐不過財務壓力的情況下,終於宣布歇業。而環伺四周的禿鷹也在等待時間出手。看來佳姿易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成立二十八年的國內老字號健身俱樂部「佳姿氧身工程館」五月十日宣布歇業,僅留下「一○一佳姿氧身工程館」的據點,為健身產業投下了一顆震撼彈。
事實上,本刊四三五期早已獨家揭露佳姿總公司「拓遠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困境,並查明其未清償的退票紀錄為一千三百萬元;不過,根據票據交換所最新資料顯示,佳姿未清償註記增加到五三六○萬元,資金缺口不斷擴大惡化。
本刊也調查佳姿集團位於忠孝東路敦化南路口的總公司九樓不動產,早在四月四日遭債權人安泰銀行函送台北地方法院執行假扣押;無獨有偶,四月十九日由於佳姿欠繳營利事業所得稅,也被台北市稅捐稽徵處禁止處分登記,財務狀況早已捉襟見肘。
雖然蔡純真對外表示佳姿集團資產大於負債,但是財務專家解釋,佳姿財務危機在於現金不足,媒體報導佳姿資產(不動產、健身器材等)二十億元大於負債十二億元,但資產部分必須以清算價格結算,佳姿資產負債兩相抵銷,還不足以因應負債。
趁佳姿財務危機,許多同業抱撿便宜的心態,隨時準備出手
但是,外界好奇的是,為何蔡純真只留下壓垮佳姿集團的佳姿一○一?正在德國參展FIBO世界健身產業大展的亞力山大集團董事長唐雅君說,佳姿一○一裝潢很新最具賣相,其餘分部裝潢已舊,同業承接意願不高。
「今年二月媒體報導佳姿發不出員工薪水,我就曾致電關心蔡老師。我和蔡老師不只談了一次,兩個禮拜去德國參展前,蔡老師又再找我談,但是蔡老師只想賣硬體設備,亞力山大營運策略不同,就算低價買入,也不合用。」唐雅君說,她有意協助佳姿度過難關,而且亞力山大去年處理過太平洋都會生活俱樂部高雄館和中壢館停業的經驗。
佳姿結束分部營業,應優先保障會員權益,唐雅君建議蔡純真提供些許費用,亞力山大願意承接會員的點數,但會員也必須讓步。
其實,佳姿爆發財務危機,健身、美容相關業者都興致勃勃,但多抱撿便宜的心態。除了同行的媚登峰集團莊雅清、亞力山大董事長唐雅君有興趣之外,同樣想進軍信義商圈的統一伊士邦俱樂部副總經理黃銘誠也坦承,早在一個月前,就透過寶來集團旗下財務顧問公司評估接手佳姿一○一的可能性,一個月前公司也已開會評估過,不過,計畫至今尚未成熟。看來,在各方勢力群起競逐佳姿的情況下,佳姿易手只是遲早的事。
Curves的例子,擷取自籃海策略:
我們來看看Curves的例子,它是一家總部在德克薩斯州的女子健身公司。從1995年開始實行連鎖經營以來,Curves就像野火一樣迅速蔓延,營業網點超過6000個,擁有會員200多萬,總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平均每4個小時就有一間Curves健身中心新開張。
而且,客戶群的快速擴張是通過親朋好友推薦實現的。然而,在一開始,Curves被認為進入了一個過度飽和的市場,它提供的服務是顧客不想要的,它的競爭力也非常差。但事實上,Curves引發了美國健身市場需求的爆發,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巨大市場,一個擁有大量想通過健身保持身材卻總是失敗的女性的藍海市場。Curves充分發揮了美國健身行業中兩個戰略類別(傳統的健身俱樂部和家庭鍛煉計畫)的優勢,消除或降低了其他因素的影響。
一方面,美國健身業中充滿了傳統的健身俱樂部,它不分男女,有全套鍛煉和運動項目可供選擇,而且通常都開設在消費層次較高的市區。他們用時髦的器械吸引高端的客戶群。他們擁有一整套的有氧運動、力量練習器械、飲料吧、健身教練,以及封閉的淋浴間和桑拿房,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讓顧客除了可以在這裏進行鍛煉外,還可以進行一些社交活動。顧客們費力穿越城區到達健身俱樂部後,都會在那裏待上至少一個小時,通常都在兩個小時。會員費通常都在100美元/月,這可不便宜,因為他們要使客戶群保持在高端和小規模的水平。這些俱樂部的會員只占到全部人口的12%,通常集中於大城市區域。投資開設一間這樣的健身俱樂部需要50萬到100多萬美元,這取決於市中心的位置。
另一方面,美國健身行業中也包括了那些家庭健身計畫,比如講授鍛煉的錄影、書籍和雜誌。這些方式的成本很低,在家裏使用,而且一般都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器械幫助。健身指導很少,以錄影、書籍和雜誌上體育明星的示範和講解為主。
問題是:什麼是影響女性在傳統健身俱樂部和家庭健身計畫之間進行轉換的關鍵因素?大多數的女性不會為了享受充足的器械、飲料吧、封閉的桑拿房、游泳池、碰到男性的機會而選擇健身俱樂部。一名非職業運動員的普通女性甚至不希望在她鍛煉的時候碰到男性,也許可能是因為不想讓他看到她身上的贅肉。她也不想排在男性後面使用那些器械,因為她不得不調整重量或角度。從時間的角度來說,對於普通的女性這一因素越來越重要,很少人可以每週花幾個小時在健身俱樂部。而且對大多數的女性而言,市區內的交通也是一個問題,這使得她們失去了去健身的興趣。
事實證明,大多數的女性選擇健身俱樂部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當她們在家鍛煉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如果不把自己視為一個運動愛好者,她們也很難在家對自己嚴格要求。和別人一起鍛煉,而不是一個人,更容易激勵人的興趣。相反,那些選擇在家一個人鍛煉的,主要考慮則是省時、成本低和私密性好。
Curves通過吸收兩個戰略類別的優勢,消除和降低劣勢,從而創造了藍海市場。Curves消除了那些對大多數女性毫無吸引力的傳統健身俱樂部的服務。去掉了那些特殊的器械、食物、美容、游泳池,甚至一些有鎖的房間,也換成了用幕簾相隔的區域。
Curves俱樂部給人的感覺與一般的健身俱樂部完全不同。進入健身房,會員看到的仍然是健身器械(通常10台左右),但是與一般健身俱樂部不同的是,這些器械不是排成一排,並且對著一台電視,排成一個圈,從而使會員們可以充分交流,使鍛煉成為一種樂趣。QuickFit迴圈訓練系統採用液壓器械,無需調整,安全、易用。這些器械專門為女性設計,降低了衝擊應力,強化了力量和肌肉練習。在鍛煉過程中,會員們可以互相交談,彼此照應,這種輕鬆、沒有壓力的氣氛與傳統的健身俱樂部完全不同。牆上很少鏡子,也沒有男性會盯著你看。會員們繞著器械圈和有氧練習墊轉圈,不到3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整個訓練。減少不必要服務,專注於提供主要服務的結果就是價格降到了30美元/月,使這個市場面向普通女性。Curves的口號是:“以每天一杯咖啡的價格,你就可以享有正確鍛煉帶來的健康”。
Curves通過較低的價格向顧客提供了超值的服務。與傳統健身俱樂部高達50-100萬美元的初始投資相比,開設一家Curves健身中心的初期投資不過2.5-3萬美元(不包括2萬美元的許可費用),因為他們將許多不必要的東西去除了。
變動成本也低得多,人員和維護費用大大降低,由於空間縮小房租也大幅下降,原來市中心的租金高達3.5-10萬美元每平方英尺,而現在在市郊區域的租金只要1500美元每平方英尺。Curves的低成本經營模式降低了連鎖店成本,使其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平均只要吸引到100名會員,連鎖店就可以在幾個月內開始盈利。已經建好的Curves連鎖店在二手市場上轉讓價格介於10萬美元到15萬美元之間。
這樣的結果就是使得Curves的連鎖店遍及大中小城鎮,它不是直接與現有的健身概念競爭,而是創造了新的藍海需求。當美國和北美市場開始飽和後,企業管理層開始計畫向歐洲擴張。擴張計畫已經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開始實施。到2004年底,Curves健身中心的數量將達到8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