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preg_replace(): The /e modifier is deprecated, use preg_replace_callback instead in /home/formosam/public_html/phpBB3/includes/bbcode.php on line 112
FormosaMBA 傷心咖啡店 • 檢視主題 - [分享]法律書 看不到的 美國社會的實像????

[分享]法律書 看不到的 美國社會的實像????

LLM, JD (Juris Doctor)

[分享]法律書 看不到的 美國社會的實像????

文章praha » 2006-07-24 00:28

另類省思 凝視美國文明

您所不認識的美國 分享奇書

一個歐洲人眼中的美國 政治社會與心理
粉另類喔

之前看過英文版的
很高興現在終於出了中文版本

如果上過李茂生的課的人 一定會深有感觸
關於法律體系建構的實像與虛像

以下\附上作者原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 (((如果您認識他 林 恬 宇 ???)))如果您認識他
或是您就是本尊 剛巧碰見此啟事者 請速回信給我 我有一件小事想請教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國製造-凝視美國文明

作者:索爾孟
譯者:吳志中,阮若秋,張台麟,吳錫德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06 年 07 月 01 日

內容簡介
  本書並不是一個美國現況的立即描述,而是一部個人的史詩:經過長期的成熟過程,作者不再一樣了,但是美國的改變並不會少於作者個人。在1962 年的時候,美國是一個僅僅由白人與黑人組成,國內充滿種族歧視,在行為上則是一個極端保守的社會,但是也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然而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美國民族是彩色的,經濟上是以服務業以及研究為主流,在個人行為上則沒有任何限制。

  在本書裡,這一個文明的用詞將會另很多人吃一驚,因為一般人都會認為美國文化只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本書的論述,在我多年觀察的支持之下,則認為美國文明變得如此的特殊,使得其與西方文明已經大不相同。或者,必須說目前存在兩種西方文明,一個在歐洲,另外一個在美國。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歐洲人在美國不會認為像在歐洲,而一個美國人在歐洲也會覺得像在一個陌生的國家。很特別的是,當我在台北的時候,我覺得比在歐洲更像在美國:理論上,不需要太多的同化過程,台灣是可以毫無困難成為美國的一州。但是,法國永遠無法成為美國的一州。

  在法文版裡,這一本書希望以興高采烈的方式,將屬於美國的節奏介紹給大家。這一個美國或許是令人喜愛的,或許也是令人憎恨的,但是我們永遠不會感到無聊。我希望台灣版的讀者也可以體會到這一份興高采烈的原旨,並且不會感到沈悶乏味。

本書特色

  1.美國文明與歐洲文明的差異為什麼會這麼大?在本書中可以找到答案。

  2.書中的許多觀點將是台灣讀者第一次接觸,除了來自歐洲新觀念的吸收外,也可能是台灣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的最佳證明。

作者簡介

索爾孟(Guy Sorman)

  1964年畢業於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獲博士學位,任職於法國國家行政學院。1975年創辦Sorman出版社,1979年參與創建非政府組織─國際抗飢餓行動組織,任主席;1993-1995年,任法國外交部長顧問,負責對外文化活動,1995-1997年任法國總理顧問。曾為法國外交部長領導下的法印論壇成員、巴黎Boulogne-Billancourt區副區長(主管文化)、法國全國人權咨詢委員,以及北京經貿大學、智利聖地亞哥大學、加拉加斯大學、里約熱內盧大學、哈佛大學等學校的客座教授。自1983年以來,已出版著作《美國保守革命》、《自由解決》、《世界新財富》、《我們時代真正的思想家》、《資本論、影嚮及結果》、《印度之神韻》等22種。

一部個人的史詩

  當一本新書剛剛出版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提問題的記者,通常會如此問作者:「請問您用了多少時間寫這一本書?」事實上,這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回答起來卻很困難。就拿這一本《Made in USA》來說,大概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寫作,也就是說2003 年一整年,一直到2004 年夏天的期間,這一本書的完成是我最主要的工作。我定期前往美國,也到南韓去,以便與當地的美軍進行會談。我不斷進行調查、訪問,並且找尋書面資料,也盡力書寫。

  初稿在2004 年夏天完成,並且很快地以法文正式出版。然而,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回答到剛剛新聞記者所提的問題,因為只要翻開本書的第一頁,讀者很快就會發現,有一些觀察心得在1962 年就開始了,那時候我才18 歲,第一次訪問美國。現在我來回答剛剛所提的問題,到底用了多少時間?正確的答案應該是,18 個月再加上四十年的工作累積。

  所以這一本書並不是一個美國現況的立即描述,而是一部個人的史詩:經過長期的成熟過程,作者不再一樣了,但是美國的改變並不會少於作者個人。在1962 年的時候,美國是一個僅僅由白人與黑人組成,國內充滿種族歧視,在行為上則是一個極端保守的社會,但是也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

  然而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美國民族是彩色的,經濟上是以服務業以及研究為主流,在個人行為上則沒有任何限制。同時,雖然這些族群、道德、經濟、建國原則如同民主、資本主義、對上帝的信仰,都發生了巨大的根本改變,美國人對國際事務的使命感卻沒有很大的改變。我所謂的美國文明,就是在這四十年間,這一個有所改變與有所不變的整體所組成。

  在本書裡,這一個文明的用詞將會另很多人吃一驚,因為一般人都會認為美國文化只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本書的論述,在我多年觀察的支持之下,則認為美國文明變得如此的特殊,使得其與西方文明已經大不相同。或者,必須說目前存在兩種西方文明,一個在歐洲,另外一個在美國。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歐洲人在美國不會認為像在歐洲,而一個美國人在歐洲也會覺得像在一個陌生的國家。很特別的是,當我在台北的時候,我覺得比在歐洲更像在美國:理論上,不需要太多的同化過程,台灣是可以毫無困難成為美國的一州。但是,法國永遠無法成為美國的一州。

  為了能讓這一小本寫美國故事的書能夠繼續流傳,這一本書被翻譯成很多語言,包含中文。在中國,中文版是於2005 年十二月由一個依賴共產黨中央黨部的出版社所發行。在新書出版的記者會上,記者們只想要瞭解一件事:為什麼在美國,不像在歐洲,從來沒有經歷過社會主義運動或者比較具象徵性的共產主義?答案就在書裡:社會主義是歐洲貴族、宗教與知識菁英為了人民的幸福所創立的,並且並不盡然會詢問人民的意見。在美國,這一個菁英傳統並不存在。而且,由於美國一建國就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因此沒有經歷社會主義。

  雖然這一本書已經在北京出版,但是我的發行者卻建議我將這一本書以原始法文版為基礎,重新做新版的翻譯工作。我感謝我的發行者所做的努力,並且也感謝台灣的數位翻譯,因為他們努力嘗試將我這一本書的最原意與格調呈現給各位讀者。在法文版裡,這一本書希望以興高采烈的方式,將屬於美國的節奏介紹給大家。這一個美國或許是令人喜愛的,或許也是令人憎恨的,但是我們永遠不會感到無聊。我希望台灣版的讀者也可以體會到這一份興高采烈的原旨,並且不會感到沈悶乏味。至於是親美或者反美,這是讀者的自由選擇;我的書對於這一項意識形態的選擇不表示任何意見。

於2006 年6 月
praha
初級會員
初級會員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05-07-29 15:40

回到 LLM, JD 申請討論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