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談GMAT備考四大“毒瘤”之三:pace

GMAT考試各種常識、規定, 考試題型介紹, 報考流程, 掃盲, 入門, 闢謠

版主: shpassion, Traver0818

大仙談GMAT備考四大“毒瘤”之三:pace

文章woshishuige » 2015-09-24 09:30

四大毒瘤之三:Pace
有看官一看這題目,立馬瀑布汗:pace難道不是官方提醒我們注意的嘛?居然是毒瘤???!!
然也。官方指南2016版本的確給出了建議“use your time wisely”,可以近似理解為要注意pace,也給出了每道題目的平均用時(親,純數學題目而已,誰不懂啊?)。這個“pace”的問題還是出在中國國情以及中國考生的理解和運用上。
其一,大量考生把“平均用時”錯誤地理解成“大概每道題目控制在多少分鐘”內,並熱衷於提出類似“我經常要三分鐘才能做一道題”,怎麼辦之類的愚蠢問題。甚至有“熱心網友”給考生提供了一個前十題大概多少分鐘,11-20大概多少,21-30大概多少分鐘的“完美方案”。
然則,靠瞭解pace是無法解決你做得慢的問題的,換言之你做得慢並非因為你pace掌握得不好,而是因為你的水準太差,閱讀能力低,推理過程不熟練。把問題焦點轉移到pace,完全無助於解決問題。“每道題目大概控制在多少分鐘“也是一個偽問題。因為它錯誤地假定了考生有調節一道題目自己做題快慢的能力,打個形象但略粗俗的比方:作為男人,你得有加藤鷹的耐力,比如說堅持1小時,才有資格說我大概控制在30分鐘還是40分鐘吧。如果你本來只能堅持10分鐘,你有神馬資格說“每次大概控制在多少分鐘”?
考場的真相是,因為每個題目的難度是不一樣的,這題是否對該考生的胃口是不一樣的,這題出現的時候,考生的精力和情緒處於神馬狀態是不一樣的,這題的設問角度導致解題需要使用多少信息量和多少推理分析過程是不一樣的,選項的設計導致比較選項得比得很細還是大方向就輕易區分,遇到雞精多還是少,在前還是後遇到雞精,帶來的時間損耗都是不一樣的。用物理術語說,解題過程根本不是勻速運動,所以為自己事先預設“每題大概多少時間”,其實可能會形成一個干擾變數,讓本來已經緊張的思考更加失措。

其二,並非每人都有能力真正完成41道題目,可以說每人能完成多少道題目,其實也是個正態分佈。測試學有理論認為,比較好的區分度在完成度上體現為越有55%-60%的考生能在指定時間內做完全卷。根據我的經驗,中國學生受制于非母語使用者的閱讀速度,大多數屬於不能高品質完卷者,這就使得取捨能力特別重要,換言之,有些題目根本就不應該做。而各種“pace”建議大多基於分母是41題的錯誤假設,這樣實際上誤導了中低水準區考生。我見過大量的考生,實際上水準並不能真正完成41道題目,但由於不懂取捨,盲目地見題就做,導致把時間錯誤分配在自己做了也白搭的題目或者即使做對了也性價比太低的題目上面,從而崩盤。反過來說,其實一個考生哪怕水準比較爛,挑著題做,對有把握的題目投入更多資源,果斷放棄看著就特複雜的,下場會遠遠好於盲目按“pace”分配時間。
正如上文指出,關注pace其實解決不了速度不夠的問題,速度不夠的問題必須靠完整系統的方法論訓練、方法論每個環節的熟練度、考試中對考點的反應速度、有效的資訊處理方法(如CR、RC的結構性閱讀)訓練去解決。在實戰中,每個題目的時間掌握,更多的應該以“”是否把方法論規定的解決此類題目的流程都走完了“去體現,而不是簡單地按時間去體現。
呼應本系列第一篇談到的”模考“,實際上現場時間分配的策略應該是這樣的:
1 根據自己平時的做題表現和模考體驗,大概判斷自己這德性能做多少道題目。
2 根據自己對方法論操練的過程中對自己的瞭解,確定自己哪些題目最沒有把握,哪些類型的問法耗時最多,哪些情景下面自己基本上做和蒙差不多,並由此決定考場取捨策略。
3 考場中,有把握的題目,堅決走完流程,不用太顧及時間;符合“2“條件的題目,蒙一個就跑。等時間差不多了,能做多少算多少,餘下的全部蒙。如果能排除一兩個明顯傻X的選項,排了再蒙,
woshishuige
新手會員
新手會員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15-02-02 19:36

回到 菜鳥學習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